最近更新
愁云惨淡
chóuyúncǎndàn惨淡暗淡。原指阴沉沉的云层遮得天色暗淡无光。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忧愁、压抑的景象或气氛。唐·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翰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”无
日期 2025-03-03 阅 33人事代谢
rénshìdàixiè代谢更迭,交替。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。唐·孟浩然《与诸子登岘山》诗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”无
日期 2025-03-03 阅 24下气怡声
xiàqìyíshēng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。形容声音柔和,态度恭顺。《礼记·内则》及所,下气怡声,问衣燠寒。”我走上前去,~提出我的要求,说明我的情况,恳求他们帮忙,能带一带我。★韦君宜《似水流年·乘公路汔车旅行记》
日期 2025-03-03 阅 24璧坐玑驰
bìzuòjīchí形容文章的语言精采美妙。无无
日期 2025-03-03 阅 25背恩负义
bèiēnfùyì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。同背恩忘义”。《陈书·陈宝应传》遂乃背恩负义,各立异图。”无
日期 2025-03-03 阅 25鲁卫之政
lǔwèizhīzhèng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。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鲁卫之政,兄弟也。”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,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,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。大家都在争夺出版处。‘有奶便是娘’,于是便生出了在文化强盗颐使下从事文化运动的滑稽现象。这种滑稽和所谓‘官民合办’其实是~。★郭沫若
日期 2025-03-03 阅 21引喻失义
yǐnyùshīyì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。义公正合宜的道理。指说话不恰当,不合道理。三国蜀·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”无
日期 2025-03-03 阅 21鹤知夜半
鹤知夜半,发音hèzhīyèbàn释义鹤夜半而鸣。比喻各有专长。也比喻偏知一隅。出处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鸡知将旦,鹤知夜半,而不免于鼎俎。”示例适偶有所偏解,犹鹤知夜半,燕知戊己,而示必达于他事也。★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至理》..
日期 2025-03-03 阅 22解甲投戈
jiějiǎtóugē卸下盔甲,放下武器。比喻不再战斗。汉·扬雄《解嘲》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,解甲投戈,遂作君臣之仪,得也。”无
日期 2025-03-03 阅 23行色匆匆
行色匆匆,发音xíngsècōngcōng释义行色:出发前后的神态。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。出处唐·牟融《送客之杭》:“西风吹冷透貂裘,行色匆匆不暂留。”示例又是在行色匆匆里,一两天要到新汉寿。★冰心《寄小读者》近义词风尘仆仆形色仓皇反义词无所事事优哉
日期 2025-03-03 阅 23多才多艺
duōcáiduōyì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《尚书·金滕》予仁若考,能多才多艺。”那字刻得细入毫芒,却又波磔分明,不觉叹道此公真是~!”★清·吴趼人《二十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十三回
日期 2025-03-03 阅 23定国安邦
定国安邦,发音dìngguóānbāng释义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出处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三折:“枉了你扬威耀武,尽忠歆节,定国安邦,偏容他鸱鸮弄舌,乌鸦展翅,强配鸾凤。”示例..
日期 2025-03-03 阅 21乱语胡言
luànyǔhúyán指胡说;瞎扯。无无
日期 2025-03-03 阅 23燕雀相贺
yànquèxiānghè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◇多用作棕新屋落成之语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汤沐具而虮虱相吊,大厦成而燕雀相贺,忧乐别也。”无
日期 2025-03-03 阅 22舍本逐末
shěběnzhúmò舍舍弃;逐追求。抛弃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节的、次要的。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弃本逐末,耕者不能半,奸邪不可禁,原起于钱。”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,那是~。
日期 2025-03-03 阅 23死有余诛
sǐyǒuyúzhū犹死有余辜。形容罪大恶极,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。无无
日期 2025-03-03 阅 22众目共视
zhòngmùgòngshì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。形容非常明显。同众目共睹”。宋·欧阳修《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》言一出则万口争传,众目共视,虽欲为私,其势不可。”无
日期 2025-03-03 阅 22全始全终
quánshǐquánzhōng全完备,齐全;终结束。从头到尾都很完善。形容办事认真,有头有尾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八回为人为彻,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,才是个全始全终;不然,又教他降灾贻害,反为不美。”自今以后,各供其职,务要~,方不致贻国人之笑。★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三十九回
日期 2025-03-03 阅 22镂脂翦楮
lòuzhījiǎnchǔ雕刻油脂,剪裁楮叶。比喻徒劳无益。无无
日期 2025-03-03 阅 21吾志所向一往无前
《孙文学说》自序,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,毕生学力尽萃于斯,精诚无间,百折不回,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,穷途之困所不能挠。吾志所向,一往无前,愈挫愈奋,再接再厉,用能鼓动风潮,造成时势;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,仁人志士之赞襄①,乃得推覆专制,创建共和。本可以此继进,实行革命所抱持之三民主义,五权宪
日期 2025-03-03 阅 20